“要是早一点发现这孩子的情况就好了,肯定就考上大学了!......”每每谈及毕景儒的情况,赵晓轩主任总是忍不住自责地感慨道。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
去年,毕景儒还是山西临猗三中的一名高考生,赵晓轩是毕景儒当时的年级主任。
据赵晓轩回忆说,毕景儒刚入高三时,就有老师反映这名学生家庭情况很特殊,从小父母离异,又各自重组家庭,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经济困难。但这孩子成绩在学校一直是名列前茅,自然就成了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
受寒假疫情的影响,毕景儒上网课有些懈怠,在四月份的一模考试中,成绩有所下滑,老师找她谈话时,她保证说以后会努力学习。赵晓轩在教师会议上表示,要多多关心这些生活上有特殊困难的学生,不能让生活上的困难影响学生的学习,因为这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到了五月份,毕景儒在二模、三模考试中成绩仍直线下滑,排到了全县900多名。其班主任多次找她谈话了解情况,毕景儒总是闭口不言,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赵晓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特地找了一个自习的时间,找毕景儒好好谈谈心。在赵晓轩苦口婆心的劝导下,毕景儒终于说出了实情。 她觉得,以自己目前的家庭现状,即使努力考上了大学也没有任何意义,家里人不会承担自己上大学所需要的各种费用,所以考大学也是徒劳的。
赵晓轩听了又生气又心疼,对毕景儒说,“钱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我替你出!到了大学,助学贷款、勤工俭学也都是减轻经济负担的办法。你现在只管好好学习,高考才是你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千万不能自暴自弃......”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谈话,毕景儒终于打开心结,重拾信心,在最后一个月的埋头苦学,但最终还是以低于高考分数线10分的成绩落榜了。
每次跟别的老师谈起这个学生,赵晓轩总是自责地感慨道,“要是早一点发现这孩子的情况就好了,肯定就考上大学了!......”
好在,毕景儒在最后一次的谈话中,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主动去复读,准备参加第二次高考。她说,“对赵老师的感激之情我无以为报,只能用未来的成绩来报答,是赵老师让我对人生重新有了信心。”赵晓轩得知消息,也深感欣慰。
教育,是发现每个年轻生命里的光
关于教育的意义,社会上一直众说纷纭。
在赵晓轩看来,“教育教学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劳力更费心,需要扮演多重身份,如专业知识传播者、社区调解员、心理辅导员等。但不论是哪个身份,最终都是要尽自己最大努力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材,因为这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这样的体会和赵晓轩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有关。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赵晓轩一直奋斗在教育第一线,学生的前途就像是自己的命脉。每次遇到不好好学习、吊儿郎当的学生,赵晓轩就会火上心头,只恨有些道理没法让学生们自己提前体会到。
像毕景儒这样的学生,只是赵晓轩教学生涯里的一个个例。可是像毕景儒这样能够听进去老师的良苦用心并好好学习的学生,却并不多。正如现在大多数家长的感慨,“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
或许,这正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发现每个年轻生命里的光。在学生懵懂迷茫的年纪里,有人帮他们看到世界更多的可能性,师者,责之深重也。
如今,赵晓轩是学校的年级主任,却一直担任年级的代课老师,在他看来,只有真正地与学生接触,才能更了解学生,也才能做好人民教师这一工作。
尽管赵晓轩已多次获得山西省“优秀共青团员”、运城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当问及他在教学工作中的感人事迹时,他坦言道,“我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这些都是我的本职工作”。(邸雅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