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荔湾防控:亲历入境隔离后的观察和思考
广州是一个了不起的城市,包容、热闹、美食天下。荔湾区发生疫情之前,广州一直较为安全,让人羡慕,感觉天佑羊城。
5月12日笔者从东京来到广州。入境后,被工作人员安排在荔湾区锦江之星陈家祠店隔离。
原本国内一片净空,久未有国内感染者的报告。5月13日,突发安徽六安感染病例,揭开安徽和辽宁两地的疫情之势。好在国内防控措施科学且及时,基本控制住两省疫情。
就在笔者关注北方疫情之刻,隔离酒店所在的荔湾区突发个案,75岁的郭氏阿婆确认感染印度变异株病毒,和辽皖两地并无关联
这次笔者虽身在禁闭之中,但时时关注疫情,并亲自经历防控种种,见证历史,分享事实和观察,以为国家抗击新冠疫情大业,尽绵薄之力。
荔湾疫情确认外来输入,但源头在哪?
中国政府规定,入境人员必须在乘机前三日内进行核酸和抗体检查,只有双阴性才能获得大使馆发放的绿码,否则无法办理值机手续。然而在有些法治观念薄弱和医疗体系管理不是很完善的国家里,这些阻止感染者国际旅行的第一步,并不完全牢固可靠。媒体也有报道,有些国家甚至出现在机场贩卖核酸阴性证明书的事例。
广州是南方航空公司的基地,而南航航班是连接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大陆最重要的纽带,为很多在疫区国家工作生活的华人安全回国,如摩西出埃及记般的存在。广州作为这些归国人员入境地,不断有入境人员在海关被检测出感染者的报告。
笔者乘坐的5月12日南航东京-广州航班前舱乘客就被海关检查出无症状感染者,于是在隔离酒店锦江之星陈家祠店隔离的该乘客前后三排的人员,共8人作为密切接触者,在5月15日被转移到其它酒店。
5月18日,广州郭氏阿婆确诊。据有关人员所述,阿婆丈夫被安排在荔湾区此这店隔离,当时住在6楼。随着荔湾区确诊人员的增加,不断有密切接触者被安排进入此酒店。一些荔湾区小学生初来咋到,十分兴奋。在房间里都可以听到他们在同层走廊里喧嚣。
图片说明: 隔离人员从窗户拍摄的救护车运送人员照片
分批次混合隔离并不可取
笔者所在的锦江之星陈家祠店作为政府指定的隔离点,住客来源都是由政府防疫部门安排的。但入住新客人在分配楼层时,却是和之前已经入住多日的其它批次隔离人员同一楼层。 我们航班便有人住在酒店6层,而后来在6层入住的阿婆丈夫也被确诊为感染者,为印度变异株。换而言之,在酒店隔离了一周之后,却又与新感染者近在咫尺。
笔者上次在福州隔离期间,同一楼层的居住人员只有是同一航班的,基本同进同出。
隔离酒店管理应以防疫和生活保障为主
图片说明: 锦江之星陈家祠店前台
笔者在入住酒店时,前台要求支付费用。不少入境的中外旅客长期生活在国外,国内电子支付的系统并不见得常用和熟悉。但在这些交费程序上耽误时间,势必导致人员等待和在前台附近聚集。
上次福州隔离时,支付宝和微信的支付码是事先放在房间里的。在隔离的14天里,客人时间充裕,随时可以支付。总之隔离期间,没有获得解除报告的客人,那儿也去不了。此酒店如此急于收钱,以及笔者后来的经历,略显酒店逐利之意高于对防疫的优先考量。
政府对隔离酒店的选择应进行软硬件的严格评估
由于经常入住酒店,对酒店条件和情况略有所知。如五星级酒店通常清洁工作非常彻底,不会在床下和家具下面留下污物。然而,一些经济型酒店往往打扫不到位,只清理表面看得到的地方。笔者因为带着孩子一起隔离,一些玩具部件会滚到沙发下面。在离店那天整理房间时,挪开沙发和衣柜,几乎可以猜测到之前这个房间住过什么样的客人。
锦江之星陈家祠店即使是隔离酒店,也还毕竟是锦江之星,不会因为防疫所需的严格卫生要求,瞬间变成一家三星酒店。加上隔离酒店招募打扫员工难上加难,对房间卫生的要求有时难以达到防疫的高标准。
图片说明:衣柜后面有以往客人留下的污物:老长沙臭豆腐
图片说明:离店之日收拾整理玩具,发现之前客人遗漏在沙发下装有不明液体的塑料容器
行李车要彻底消毒, 虽不起眼,但不可忽视
因为入境客人都是有大件行李,所以行李车一定会被很多人使用,这就要求行李车必须彻底消毒。解除隔离的客人和新进来的客人都会用到行李车。在这个交替中,如有疏忽,也就有病毒传播的可能。笔者目睹所在酒店门外安保服务人员的确要求对行李车进出有所消毒,但在消毒力度上,严格精细一些不是多余。
图片说明:行李车虽例行消毒,但仍看出诸多不洁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