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四十九中”事件令人扼腕,一位高中生的去世引发全网舆论关注,这其中一些盲目追逐流量的平台账号格外刺眼。在真相公布之前,各种相关谣言全部都是出自这些平台账号之手。这种利用公共事件圈流量、博眼球的行为立刻遭到了众多网友的批评,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脱轨的行为与价值观亟需叫停,自媒体没有底线的、以流量至上为原则的逐利行为需要平台从根本上戳破泡沫、斩断渠道。
网络平台上,一些账号主要以流量或利益为目的(创作、分享不是主要目的),去收集一些特定内容后加工特定信息,再进行推送。这种内容生产账号不在乎伦理道德,只在乎流量收益。任何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事件都能够成为他们的武器与工具,而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后,他们已经转身寻找下一个“靶子”。对其而言,网友的批评也不过是他们变现的另一种途径。
自媒体的丛生乱象并不仅仅如此。辽宁省的一名半年增重80斤的“吃播”博主,在准备直播前出现身体发麻等症状,最终失去了生命。网络直播人数众多,很多主播企图以“奇”取胜,去迎合观看者的猎奇心理,由此形成了畸形的逐利闭环。因此,各视频平台应当提高审核的标准与力度,实现常态化的密集审核,用硬标准去规避类似的悲剧,从根本上斩断非健康的逐利链条。
除了危害自身健康的直播形式,更有哗众取宠伤害社会秩序的滑稽行为。杭州“来女士离奇失踪”一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在警方调查过程中,某些主播来到事发小区外进行直播,以此来“蹭热度”,丝毫没有基本的共情能力和同情心。网络直播的内容取决于主播个人,但其必须符合社会所认可的道德标准与公序良俗。这也要求网络视频平台在常态化的审核机制之上,还要建立起针对突发事件更有针对性的审查机制,不让一些盲目求利的自媒体有机会哗众取宠,消费公众。
君子爱“流”,逐之有道。当人们在这场看似光鲜的游戏中失去理智时,平台需要及时出现并担起把关的重任,戳破自媒体逐利的泡沫,用“内容本位”代替“流量至上”,从根本上切断病态逐利的渠道。
平台应该守好底线,不能在畸形利益驱动下放任有害信息大行其道。解决这类问题,不是封禁几个账号的表面功夫,而是需要出重拳、用真招,打破恶性逐利循环,让病态逐利者无梦可做、无路可走,这样才有助于形成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文/王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