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临近,万柏林区特殊教育学校继续大胆突破,改革创新学校期末考试方式,开展以“教学成果丰收节”为主题的期末主题实践活动,全体师生们过起了“丰收节”。以此来检测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本次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设计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康复需求,注重功能改善与潜能开发,体现发展性、功能性、综合性、实践性。采取集体训练、小组训练、个别化训练三种组织形式,分年级落实,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康复需求。
生活语文篇
特殊学生由于在生理,心理以及智力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障碍,对很多语文知识难以进行深入的理解,所以本次实践活动教师采取了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将语文课程和生活适应课程相结合,瞧一瞧,图文结合后学生的手举的更高了、声音更亮了、字写得更规整了。教师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及情境,对语文知识形成深刻的感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生活数学篇
在日常教学当中,兴趣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所以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教育的前提。活动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兴趣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将数学穿插在劳动技能课程中,“数数班级有几个人?需要鸡蛋?”再通过希沃游戏使其愿意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探索数学的奥秘。有一定的兴趣,这样不仅提高他们的动力,更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感受到课堂的学习气氛浓烈。
生活适应篇
特殊学生的教育要源于生活。要想提高他们的生存技能,就必须培养其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瞧一瞧,热闹的换座位游戏强化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奇妙的森林探索情景创造了学生的想象力、强调了教育的功能性和应用性,有效的弥补传统分科课程与生活联系不紧密的弱点。
运动保健篇
运动与保健课堂,一改常规的单一体能训练,结合各班级学生情况,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同时兼顾个体差异,在内容选择上,增加适合学生身体机能和终身发展的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开展感统障碍物训练、有的进行健美操训练,有的创设情节演绎。我们能够看到,孩子们身残志坚,不言放弃,勇往直前。
绘画手工篇
手部活动是进行精细动作的基础,而精细动作又是预报智慧的基础。教师在绘画教学中将课程和班级主题有机结合,自绘的飞机、仿画的交通标志,篮子里色彩斑斓的水果,还有同桌骑得自行车也是他们笔下的参照物。在通过手部活动使他们精细动作和眼手协调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也是安全主题教学的体现。
劳动技能篇
劳动技能课堂中开展了一系列食材制作,从简单的摘菜、洗菜教起,然后是去皮,再到用刀切菜,等等。为了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处理食材能力,课上老师采取了分段式管理,把学生按照能力差别分为不同等次,采取以优带差的互补式良性循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体验。闻一闻,这香喷喷的的凉拌茴子白,看一看,这金灿灿的鸡蛋饼。尝一尝,这热乎乎的方便面,学生体验甜、咸、香、酸、辣等各种调味料对味蕾的冲击的同时也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实践空间。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为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唱游律动篇
音乐是一种能够让人产生情绪共鸣的艺术活动,欢快的节奏,清脆的乐器,一双双炽热的眼睛,一支支手忙脚乱的舞蹈,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律动教学,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帮助学生主动融入到音乐课堂之中。
康复篇
下午的康复课程以视频方式展现,教师们一直秉持学生为本理念,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设定康复目标和内容。在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IEP篇
实践活动完成后,以班级为单位组织 IEP的家校交流会,过程中,老师家长们认真讨论、畅所欲言,授课教师和家长对下学期的学生计划进行整理。教导处李智慧主任给予肯定的同时也给出了质的建议:我们每一个人则需要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角色。教师教学中的“教与学”、学生居家的“学与习”不再有固定的教学场景,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定要被重塑。
通过主题实践展示活动,增强了教师的沟通交流,对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提升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供稿作者:万柏林区特殊教育学校
栏目主任:陈园元
实习记者:常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