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岁的高利平,虽是新产业发展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但她的孝顺早已“出名”,她用点滴的付出和长久的坚持,谱写了一段孝老爱亲的佳话。自1996年结婚以来,数十年如一日的侍奉公公婆婆无怨言,直到二老生命尽头。平日中的高利平大大咧咧,但在照顾老人上却丝毫不含糊,她的先进事迹在街坊四邻、亲朋好友中广为流传,拳拳孝心如无声细雨般滋润了大伙儿的心田。
“不简单,这么多年任劳任怨侍奉公婆”“这儿媳妇比姑娘还好呢”提到高丽平,她的同事们无不点头称赞。
早些年陪婆婆辗转省城各个医院检查、住院治疗,陪侍的重任全落在高利平一人的身上,也没压倒平时乐观开朗的她。妥善将工作安排后,高利平便一心扑在了陪侍婆婆上。怕婆婆知道真实病情难以接受,她偷偷拆掉了药品的包装盒,向婆婆隐瞒了身患重症的噩耗。怕老人寂寞无聊,她就经常讲些让老人开心的事儿,就连同病房的人都常常被她逗乐。婆婆住院的20多天里每天都输很多液体,经常到半夜三更,那时她为了第一时间能提醒医护人员更换液体,便在手机上定了满满一屏幕的闹钟,那些日子里她根本没法好好休息。此外,每天喂饭、灌肠、擦洗周身、处理污物,换洗衣物都是她亲力亲为,她的贴心细致感动了同病房的人,都夸赞她这个“姑娘”好,但只有泪眼婆娑的婆婆知道,她是那个万里挑一的好儿媳。
丈夫王毅谈起自己的妻子高利平,“我母亲离世时候是她亲手给擦洗干净,穿好老衣,送走最后一程的。然后一天也没歇着,紧接就又开始照顾我父亲,那时我父亲已经89岁了,又得了阿尔茨海默症。要说最辛苦的,还是十几年前……”往事再提,丈夫的目光里夹杂着赞许和心疼。
“04年,公公检查出肾衰竭,当时我一人带着7岁的儿子和公公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安排交通方式、住宿、照顾这一老一小的起居、凌晨到医院排队挂号、化验、检查、取结果,现在想想也觉得自己真牛,因为我自己也是第一次上北京”高利平回忆道。
此后,回到介休的一年间,她坚持为老人熬药,连剩下的药渣子她也细心收集好,再巧手制作成足浴包,坚持每日给老人泡脚、按摩。再后来每周末坐火车往返于介休、太原两地之间为老人取药,一天二十四小时,赶车程就要至少花去五、六个钟头。有时为了赶时间,她天蒙蒙亮就动身,一拿到药就往火车站跑,连口水都顾不上喝,饿了就在车上买个面包对付过去,这药一取就是两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仅公公当下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还坚持了19年没有进行血液透析。
在高利平去年11月发布的短视频中,家里的绿植长势很好,到处都收拾得干净利索,那天精神矍铄的公公坐在凳子上,衣服得体整洁,在她的陪伴下正仔细地阅读着《快乐老年》这本书,整个画面溢满了幸福。
从2020年9月到2022年底,高利平每天的生活就是早上六点半起床,给老人准备好当餐药物和早点,中午下班立马又钻进厨房,晚上回家也顾不上看电视就开始摆弄锅碗瓢盆。公公是南方人,就爱吃米饭、鱼虾,不爱吃绿色蔬菜,为了均衡营养,她想尽办法变换着花样做成公公爱吃的口味,保证一天三顿餐餐食不重样。她一个人又包揽了跑药房、陪检、理发、洗澡、换洗衣物、床上用品等家中琐碎事。老人还有个习惯就是经常半夜起来找东西吃,他和爱人担心老人吃错东西,又怕年纪大了容易摔跤,两年多她和丈夫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当91岁高龄的公公排泄不能自理时,她毫无怨言地戴上了一次性卫生手套帮老人抠出粪结,当别人问她怎么能做到的,她却云淡风轻的笑着说:“那还有啥,为人父母,谁都有老的一天……”
2022年12月底,公公不幸感染新冠离世。“这么多年,虽然很苦很累,但两位老人也算安享晚年,心中也多了一份欣慰。”高利平感慨。
高利平常常说,孝敬老人是为人子女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人做什么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朴素的话语中包含着她十几年无怨无悔的辛劳和付出,她用自己的切实行动完美诠释出《弟子规》中“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的精神内涵,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甚至琐碎的生活中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任秀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