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广大劳动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中强调,“广大劳动群众与党同心,跟党奋斗,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用智慧和汗水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勉励“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爱岗敬业,创新创造,踊跃投身到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奋斗。”波澜壮阔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可歌可泣,是中国人民用鲜血生命奋斗而出、用汗水智慧辛勤劳动所得,充满了辉煌、曲折和胜利,中国人民在不懈的顽强奋斗、辛勤劳动中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走上了民族振兴的幸福之路。顽强奋斗,勤奋劳动,无私奉献,团结一心,永不停滞,形成了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一直保持、延续着强烈的顽强奋斗、勤奋劳动的精神。盘古开天、伏羲画卦、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中国古代神话,作为一种“神化”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填海移山的强烈愿望,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幸福生活的执着情怀。正是基于这种精神,中国人民对幸福梦想的理念千百年来激励着自己顽强奋斗,辛勤劳动。从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古代飞天神话,到“可上九天揽月”的现代豪迈,再到神舟、天宫、天眼、悟空、墨子等重大空间科技成果的相继问世;从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环境治理传说,到“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的伟大创造,再到南水北调的人间壮举;从悟空大闹龙宫、哪吒闹海的古代想象,到“可下五洋捉鳖”的现代誓言,再到“蛟龙”不断刷新载人深潜世界记录,伟大的奋进精神始终一脉相承,己径深深地触入中华民族血脉,化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为中华民族攻坚克难,超越自我提供了不懈的精神动力。
顽强奋斗、辛勤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由之路,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人类是劳动创造的,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切都是人们不懈奋斗、辛勤劳动的成果。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勤劳著称的民族,“昏晨而作,夜以继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等等等等,农耕文明孕育了中华儿女勤劳质朴的品格。中国人民是永葆自强不息和不懈奋斗精神的伟大人民。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辛勤劳动,开发和建设了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开拓了波涛万倾的辽阔海疆,开垦了物产丰富的广袤粮田,治理了桀骜不驯的大江大河,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建设了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发展了门类齐全的工农商等产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中国人民的顽强奋斗、辛勤劳动推动了中国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新时代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创造了新的机遇,赢得了战略主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全球最大高速公路网、铁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我国广大劳动群众,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展现了敢打硬仗、勇挑重担的时代风采,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劳动创造了辉煌历史,必将创造出光明未来。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有人说,要想体验登山的快乐,最好的方式是一步一步爬上去;要想在秋天里收获片片金黄,必须浸透汗水耕地、播种、施肥、收割等辛勤地劳作。当前,伴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技术要素的参与及社会分配比重的变化,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意义上的“劳动”的认知,西方思想的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入侵,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消解了一部分人的奋斗之志,某些社会乱象也对人们的劳动观念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一鼓作气的干劲和咬定青山的执着。当前,我们的发展,步履维艰,困难重重,问题和矛盾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奋力实现我们的腾飞,关键之处仍在于永葆顽强奋斗、爱岗敬业、辛勤劳动之精神,时刻保持充足干劲,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劳动,平凡岗位上,点滴行动中,诠释好奋进精神。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创新者、建设者,要牢固树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个种幸福”的价值观,继承和发扬“吃窝头、跑山头、睡炕头”,敢于奋斗、勇于奋进的矿业精神,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凝聚起高质量发展伟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激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努力把自己造就成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劳动者。
(金沙滩煤炭集运站 李海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