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中油库,有一位默默奉献了 32 年的设备管理员武清海,从1993年来到油库负责机电维修等工作,32年间,从没有换过一个岗位,默默奉献在这个岗位上。
勤于钻研,乐于实干
武清海的父亲曾经是油库的一名电工,从小受父亲工作的耳濡目染,对设备维修就有浓厚的兴趣,对油库也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1993年,他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油二代”,也成为了油库的一名电工。在平时的工作中,他刻苦钻研,考取了电工证,同时开始参与油库设备维修工作,一方面,他积极向老同志虚心请教,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对拆换下来的零件进行琢磨,对每个设备设施的工作原理、结构认真探究,努力将自己的工作吃透、干好。经过艰苦的努力和踏实的工作,武清海逐渐成长为油库设备维修的技术骨干,为油库消除了很多设备故障,同时也极大降低了油库的维修费用。
技术革新,创收效益
晋中油库付油区油罐车下装口频频发生漏油现象,有几次,刚刚更换不到一个小时的密封圈就又漏了。武清海仔细研究后发现,漏油是因为下装口密封圈遇油膨胀并鼓出密封圈槽导致的,经过反复思考后,决定加宽密封圈——即:将密封圈槽加宽0.2mm,使用中的密封圈膨胀后正好填满密封槽,通过实施后,下装口处再也没有出现渗漏现象。另外,为缩短铁路装卸油清槽时间,武清海还手工制作了清槽刮板、将橡胶防爆软管更换为不锈钢防爆软管,解决了渗水问题引发的油罐液位仪显示故障等问题,为油库节省了极大的维修成本。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随着劳动用工三项制度改革与油库大班制改革工作的推进,油库技术员工锐减,维修工与电工合二为一,但是晋中油库还承担着二次转储装车工作,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较大吞吐量,油品输转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行,使得设备故障频繁,维修工作量急剧加大,为设备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因此,为不耽误工作,武清海的电话和微信“24小时在线”保证随叫随到。那是去年12月的一天晚上,付油区5号货位突然不出油,系统也不显示任何故障,当时是凌晨十二点,付油员排查无果的情况下,值班主任拨通了武清海的电话,他立即赶往付油现场,排除了泵体电源故障后,随即更换了主板的继电器,付油系统终于正常运行,维修结束已是凌晨两点。
团结合作,薪火相传
作为设备维修的负责人,武清海深知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心团队成员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同时,他也十分注重团队文化的建设,通过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和交流分享,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工作积极性高涨,他们一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并带领出三名“85后”年轻电工,为晋中油库赓续年轻技术力量。
武清海明白,未来的路还很长,他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进步的地方。他将继续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继续书写属于他自己的奋斗故事。
(武清海、梁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