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汾西矿业设备修造厂职工食堂厨师长雷志平
“红花炖鸡面中的刀削面,也有标准的长宽厚度要求。”
“山西打卤面,为了丰富面的口感和色彩,采用了由白面、高粱面、菠菜面组合而成的包皮面……”这是设备修造厂职工食堂厨师长雷志平在介绍参加首届“白象杯”面食烹饪邀请赛中获得金奖的两项参赛作品。此次雷志平荣获金奖,不仅是他个人职业生涯中的亮点,还为企业食堂赢得了荣誉和口碑,为进一步提升餐饮服务质量树立了标杆和榜样。成绩的取得更是该厂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培养和弘扬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雷志平,自1994年从事厨师行业至今已有30个春秋,凭着久经磨练的坚实功底,日积月累的娴熟技艺,逐步成长为设备修造厂职工食堂厨师长,还有着高级中式烹调师、中国烹饪名厨等令人啧啧称赞的头衔,他已将热爱融入到这份工作中,用心“烹”出生产一线职工们的幸福生活,用情“调”出自己的美味人生。
诚心擦亮服务窗口
说起雷志平和设备修造厂的缘分,还是在2017年,该厂为提高职工福利,新建职工食堂:聚焦提升餐饮服务质量,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加强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水平,保证全员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有了厨房,还要有厨师,就这样,技艺精湛的雷志平在2017年来到设备修造厂,当上了掌勺厨师。全厂职工“漂泊”的胃,终于“归家”了,吃上了卫生、健康、可口的饭菜。
俗话说“百人百味,众口难调”。列菜单是雷志平每周的“重点工作”,不仅要品类不重复,还要结合当季菜品、制作成本以及烹饪时间统筹考虑。当然,每周的菜单也不是一成不变,每到开饭时间,雷志平都会细心观察,看看哪些菜品受欢迎、哪些菜品剩得多,他都用心一一记下,有时还利用休息时间与职工们交流,征求大家对饭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菜品。他扑下身子抓服务,摸着心窝提质量,脚踏实地抓细节,就是为了让职工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满意。
用心坚守岗位职责
一勤天下无难事。清晨6点天还没亮,雷志平已经开启了忙碌而充实的一天。作为厨师长,他工作中精益求精,岗位上尽职尽责。除了准备一日三餐,只要有时间,他就到前厅查看职工就餐情况,及时安排后厨补充菜量,帮窗口员工打菜。晚上8点准备好第二天的食材,检查食堂门窗、水电气关好之后,他才伴着夜晚的星辰结束一天的工作。当厂里组织开展大型活动,食堂工作量也会加倍,而他总是任劳任怨。
常年周而复始的忙碌,让雷志平落下了手腕疼、腰疼的毛病,每次都是简单处理一下,贴个膏药便接着工作,这对他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
多年来陪伴家人的日子更是屈指可数,每每提起回家,他总是开玩笑地说:“食堂是我家。”这一直是他心中最深的亏欠,但是工作时,他仍冲锋在前,用一双巧手满足一线职工的味蕾,保证食品安全和营养均衡。“也许看到大家吃的开心,就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雷志平笑着说。
潜心研究创新品质
随着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后勤工作的不断推进,雷志平坚持以学习提高水平,以水平带动服务,以服务促进质量。工作中他经常从细节中思考如何提高饭菜品质,下班后自己购买食材,在家里研究制作。为了学习更多的菜样,他一有时间就翻看烹饪类书籍,去网上搜罗视频资料,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同时,他还利用厂组织外出培训的机会,认真记录老师讲解的每个制作要点,并与其他厨师交流学习,通过不断实践,他的面点制作技术愈发高超,各种口味的菜品也逐渐充实起来:花卷、馒头、面条、水饺、包子、酥饼等主食目不暇接,晋菜、川菜、鲁菜、江湖菜更是轮番上阵。2018年,雷志平在汾西矿业职工技能大赛中获得烹调组第三名的好成绩,一直以来,该厂支持和鼓励职工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和培训活动,旨在提升职工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源于对工作的热爱和追求,雷志平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面菜技艺的基础上,还十分注重烹饪食材的研究和开发,此次获得金奖的红花炖鸡面和山西打卤面,就是他潜心钻研健康养生之道的智慧结晶。
围绕三尺灶台,雷志平在平凡的岗位上,以赤城之心编织瑰丽多彩的人生,在美食的海洋中,他劈波斩浪、飞桨扬帆,走向全国,接下来,他将继续参加全国第九届烹饪服务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刘娜 赵亚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