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体检报告上赫然出现 HPV31/33 型同时感染的字样,很多人瞬间被恐惧笼罩,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 “癌症” 二字。毕竟,HPV 与癌症的关联早已深入人心。山西省HPV病毒总院提醒您关注此类健康问题。太原玛丽医院携手京晋 HPV 专家团,将于 2025 年 8 月 30 日开展活动,在此,专家们将为大家深入剖析这种双重感染的真相,解读癌变风险是否真的翻倍。
HPV31 和 HPV33 均属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家族。山西省HPV病毒总院指出,所谓高危型,意味着它们长期持续感染人体后,有诱导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进而引发癌症的能力。单独感染其中一种,就已让人忧心忡忡,同时感染两种,无疑让担忧更上一层楼。但直接断言癌变风险翻倍,其实并不准确。
从医学研究数据来看,单独感染 HPV31 型,山西省HPV病毒总院相关研究显示,若持续感染超过 2 年,病毒可能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干扰细胞正常功能,增加宫颈癌前病变风险,发展为宫颈癌的几率约为 1%-3%。而 HPV33 型感染同样如此,持续感染数年,可能诱发宫颈癌、阴道癌、外阴癌、肛门癌等,不过从感染发展为癌症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且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走到这一步。当 HPV31/33 型同时感染时,情况会变得复杂些。
一方面,两种病毒在体内可能相互影响。它们共享部分抗原表位,混合感染时可能增强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让免疫系统更难识别并清除病毒,从而增加持续感染的可能性。但免疫系统也并非完全 “坐以待毙”。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且强大的防御网络,多数情况下,即便同时感染两种高危型 HPV,若免疫系统功能正常,仍有机会在 1-2 年内将病毒清除,不会引发病变。临床研究显示,同时感染两种高危型 HPV,临时性感染(感染时长小于 1 年),癌变风险增加 1.3 倍;持续性单一感染(感染时长大于 2 年),癌变风险增加 29 倍。这表明,癌变的关键因素并非感染型别的数量,而是高危型持续感染的时间。
另一方面,个体差异对癌变风险影响巨大。免疫功能正常的年轻女性,即便同时感染 HPV31/33 型,凭借自身强大的免疫系统,病毒被清除的概率较高,发展为癌症的概率相对较低。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老年女性,免疫系统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病毒长期在体内肆虐,患癌风险会显著上升。此外,吸烟、多个性伴侣、多孕多产等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也会 “助纣为虐”,进一步提升同时感染 HPV31/33 型后的癌变风险。
那么,一旦发现 HPV31/33 型同时感染,该如何应对?首先,定期复查至关重要。建议每 6 个月进行一次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TCT)与阴道镜检查,通过 TCT 观察宫颈细胞是否出现异常变化,借助阴道镜更直观地查看宫颈、阴道及外阴等部位的病变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癌前病变,及时干预治疗。其次,调整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每晚 7-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免疫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果等,为免疫系统提供充足 “弹药”;适度运动,每周坚持 150 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能有效激活免疫细胞活性。再者,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减少对身体免疫系统的损害,同时固定性伴侣,正确使用避孕套,降低再次感染其他 HPV 亚型或其他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HPV31/33 型同时感染,虽令人担忧,但并不意味着癌变风险必然翻倍。了解病毒特性、个体差异及应对策略,积极配合检查与治疗,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多数人能够有效控制病情,降低癌变风险。若你对 HPV31/33 型感染还有诸多疑问,不妨关注 8 月 30 日太原玛丽医院与京晋 HPV 专家团的活动,届时权威专家将为你答疑解惑,助力你科学应对感染,守护自身健康。
主 任:陈园元
实习记者:王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