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焦煤汾西矿业设备修造厂的生产车间里,一台齐一机床生产的 C5225E 双柱立车曾是让大家头疼不已的 “难题设备”。这台 2011 年安装的双柱立车,在使用 3 年后,控制柜内负责工作盘旋转的 CJX1-140 接触器就开始频繁 “闹脾气”,每年都得更换 2 - 3 件。
起初,面对接触器频繁烧毁的情况,大家在排查控制柜和机械传动系统未发现明显故障后,便认定设备 “先天带病”,解决办法也只是简单地更换接触器。就这样,年复一年,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治,不仅增加了维修成本,还影响了生产进度。
转机出现在 2024 年。这一年2月接触器再次损坏,而此时,设备修造厂自 2023 年引入的 TPM 管理体系(设备全员生产维护)已逐渐深入人心,其中的 5Why 分析法也成为大家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负责这台设备的维修团队里,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武师傅,还有年轻气盛、充满干劲的小蔺。
武师傅带着小蔺,决定用 5Why 分析法结合鱼骨图,对这个困扰已久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他们首先运用鱼骨图,从 4M1E(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入手,列出了所有可能的诱因。这一过程并不轻松,大家需要对设备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排查。小蔺负责查阅设备资料、记录数据,武师傅凭借多年经验,对设备的机械系统、电气系统等逐一检查。经过一番努力,他们发现机械系统存在的问题是关键主因。
紧接着,5Why 分析法登场。武师傅和小蔺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追问。“CJX1-140 接触器为什么损坏?”“因为接触器触点灼烧。”“为什么接触器触点灼烧?”“因为双柱立车转盘启动瞬间电流大,将接触器触点贵金属破坏,导致触点之间黏连无法分离。”…… 随着追问的深入,答案也越来越清晰。为了确定工作盘负荷大的原因,小蔺拿着钳形电流表,在设备运行时持续监测,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最终,他们发现是静压油浮故障和胶木板磨损导致了这一系列问题。
找到了根源,解决办法也就有了方向。维修团队迅速行动起来,疏通油路、更换油管、刮研胶木板、调整轴承间隙。经过一番努力,这台 “老病号” 双柱立车终于恢复了正常运转。更换后的 CJX1-140 接触器至今运行平稳,每年还能为厂里节约约 5000 元的配件和维修费用。
这只是设备修造厂应用 5Why 分析法提升设备管理水平的一个生动案例。自全面推行 TPM 设备管理体系以来,像武师傅和小蔺这样的设备管理团队在厂里还有很多。操作工通过每周的 “TPM 活动日”,从紧固、润滑、冷却、清洁、调整、防腐六个方面对设备进行自主保全;专职维修人员则定期巡检,从 “望闻问切听忆思” 七个方面与设备 “深度对话”,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如今,5Why 分析法不仅在设备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处理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等难题时也效果显著,成为企业推动精益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山西焦煤汾西矿业设备修造厂通过鼓励基层操作人员、辅助人员、管理人员和厂管理层共同参与,借助集体的智慧,不断追问、反思,让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山西焦煤汾西矿业设备修造厂 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