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的号召,传承太行精神,赓续红色血脉,7月12日至7月14日,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纽瓦克学院、政法学院、物理学院等多学院学生组成的“献礼青春·薪火队”赴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及市区开展“太行精神青年说:走近长治市红色遗址的传播与传承实践”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红色旧址、开展调研访谈、拍摄宣传素材、观看大型实景演艺《太行山上》等,青年学子从太行山脉的红色历史中感悟革命先辈的赤诚与担当,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代代相传。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前与战士们的的合照。 吉嘉乐 供图
7月12日早,“献礼青春·薪火队”正式踏上调研之旅,前往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开启为期三天的集中实践。首站是位于太行山腹地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队员们怀着肃穆的心情走进展厅,一段段泛黄的史料、一件件斑驳的实物陈列,真实还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历程。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队详细了解了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太行山区的战斗经历。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多媒体视频、与实物互动展项联动,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图为实践队成员正在使用馆内智能介绍设备。 马芮涵 供图
队员们依次参观纪念馆常设展厅,并重点走进了《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根据地建设》专题展。展览分为六个部分,展陈丰富、线索清晰,从根据地的创建到建设,再到经验总结,串联起敌后战场那段异常艰苦却又充满希望的岁月。
在“创建抗日根据地”板块,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的画面跃然眼前——共产党人深入敌后、点燃星火,19个根据地从无到有、从散到整,靠的是坚定信念和人民支持。在“军事建设”展区,队员们驻足于老照片与实物前,从八路军的简易地雷到后方百姓缝补的军装,真实触摸到“人民战争”的力量:敌进我退、敌退我打,战场从不是孤军奋战。
图为队员们正在记录战时使用的武器。 马芮涵 供图
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部分,呈现出根据地治理的细节与智慧:从“三三制”政权到减租减息,从精兵简政到大生产运动,每一项政策背后都是对人民立场的坚守。展览最后,“经验与启示”板块像一个回望总结,引发了队员们的深思——正是这些抗战中的制度探索与群众基础,才为新中国的建设打下了根基,也为今天的治理提供了宝贵镜鉴。
图为队员们正在拍摄建设时期的刊物。 马芮涵 供图
历史从未远去,它就藏在一页页文献、一个个旧物背后,等待被重新读懂。对青年而言,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积累,更是一次精神触碰——看清来路,才能走稳脚下的路。展厅内陈列的文献资料、实物武器、影像资料与雕塑场景共同构筑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战画卷。每位队员都在沉默中感受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从书本知识走进真实情境。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观赏毛泽东主席的雕塑。 马芮涵 供图
13日,队员们赴八路军文化园实地探访红色遗址,参观军事装备展示区,近距离观看了战斗机、坦克、火炮等武器设备。队员们站在昔日战场遗迹旁,聆听讲解员讲述武乡县作为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的重要历史意义,真切感受战争留下的痕迹与红色土地的厚重。
图为队员们正在聆听八路军文化园讲解员的介绍。 马芮涵 供图
随后,团队成员在八路军文化园进行集中拍摄,拍摄内容围绕“红色遗址保护现状”“青年传承方式”“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等主题展开。为还原历史场景,团队提前设计拍摄分镜,调配航拍与地面镜头,配合采访与口播片段,力求以青年视角真实记录红色热土故事。当天还同步开展了街访环节,向游客及本地居民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他们对红色教育与旅游融合的看法。此外,团队还与纪念馆讲解员、当地红色文旅志愿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红色资源如何以更具青年吸引力的方式被呈现。在交流中,成员们也分享了各自在高校中参与红色教育活动的经验,碰撞出代际传承的思考火花。
图为实践队成员正在采访文化园的游客。马芮涵 供图
参观完八路军文化园的军事展览区后,实践队一行来到情景剧场,于下午四点半观赏实景剧《反扫荡》。坐在看台之上,仿佛置身战场,队员们切身感受到抗战英雄的英勇无畏与历史文化的厚重。枪炮声此起彼伏,演员们全情投入的表演将观众完全带入剧中世界。演出过程中,无论是八路军战士奋勇冲锋的坚定步伐,还是群众奋不顾身掩护伤员的瞬间抉择,都被生动再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当战士们为守护家园不惜牺牲、倒在血泊之中时,队员们的眼眶湿润,泪水悄然滑落。正是这些敬业的演员,以全身心的投入,让那段悲壮的抗战历史不再停留于书本,而是鲜活地呈现在眼前,深深烙印在青年心中。
图为实践队成员正在观赏《反扫荡》情景剧。 吉嘉乐 供图
随后,实践队前往观看武乡代表性大型实景演艺《太行山上》。这部作品是可与《又见平遥》相媲美的沉浸式演出,带来震撼心灵的观演体验。灯光所及之处皆为舞台,演员从四面八方出现,使观众不再只是看客,更成为历史场景的一部分。演出以八路军战士与太行百姓共赴国难为主线,生动还原了战场的硝烟、阵地的坚守与乡间支援的历史场景。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瞬间,传递着奉献、牺牲与胜利的精神力量。这片曾是铁血抗战前沿阵地的太行热土,仿佛一座无形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在时光交错间诉说着英雄先辈的故事。正是他们的英勇抗争,才换来了今日的和平盛世,而那份跨越时空的太行精神,也在新时代青年心中悄然扎根。
图为实践队成员观看实景剧《太行山上》。 吉嘉乐 供图
此次“献礼青春·薪火队”太行红色实践,从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史料探寻、与各方深度访谈,到《反扫荡》《太行山上》沉浸式体验,让队员们于历史场景与现实触动间,深刻读懂太行精神的厚重底蕴。青年学子以行动传承红色基因,用镜头文字记录革命热土故事,更在实践中锚定方向——赓续红色血脉,绝非一句空言;担当时代使命,当以热血践行!让青春力量,在传承中迸发摧枯拉朽的光芒,让先辈精神,在新时代奏响震彻山河的强音,这是我们对历史的庄严回应,更是青春奔赴未来的滚烫誓言!
编辑人姓名:吉嘉乐 马芮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