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气温转凉,输电线路迎来一年中至关重要的“黄金检修期”。10月13日,山西焦煤汾西矿业供用电分公司2025年秋季电气设施检修及预防性试验工作全面启动。从前期周密筹备到现场高效作业,从“人工+无人机”协同排查到“智能系统”精准赋能,供用电分公司以科技为笔、以实干为墨,全力消除设备隐患,为电网迎峰度冬筑牢电力安全屏障。
提前谋划:精准排查定方向
夏季高温、雷雨等极端天气,易给线路运行埋下隐患。为高效解决夏季暴露的问题,供用电分公司早在秋检启动前便提前谋划、统筹部署,制定《2025年秋季电气设施检修及预防性试验计划表》,将45趟重点线路纳入隐患排查清单,明确目标、细化任务,为秋检工作按下“启动键”。
线路运维工区作为秋检主力军,更是提前进入“备战状态”。工区职工深入各条线路现场,采用“人工巡查+无人机巡查”组合模式展开全方位排查。人工巡查聚焦杆塔基础、接地装置等关键部位,无人机则化身“空中千里眼”,灵活穿梭于山林沟壑间,清晰捕捉绝缘子破损、导线断股等隐蔽隐患。通过“地空联动”,精准锁定隐患点位置,建立详细台账,为秋检正式开展提供了可靠的检修依据。
现场攻坚:协同作业提效率
10月13日上午9时,随着调度指令下达,线路运维工区正式启动35kV北水线、35kV王文线的停电检修工作,秋检现场随即进入“攻坚模式”。
高空作业人员身系安全带,携带工具稳健攀登至塔顶,从绝缘子是否存在放电烧伤痕迹,到金具是否出现锈蚀松动,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地面作业人员则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的负责精准传递工具和材料,有的专注现场指挥协调,确保高空与地面作业无缝衔接,检修流程高效推进。
与此同时,在35kV河张线、西崔线、北西线的巡检现场,运维人员熟练操控无人机,通过调整焦距、悬停拍摄,让杆塔、导线的细节在镜头下清晰呈现。“这里拉近一点,确认绝缘子有无破损!”“安全距离符合要求,继续向前巡检!”伴随着指令,一场精准高效的“空中问诊”有序开展,为秋检工作筑牢前置防线。
智能赋能:创新模式破难题
此次秋检,供用电分公司不仅靠“实干”攻坚,更靠“科技”破局,创新构建的“无人机+智能系统”双轮驱动机制,让巡检工作彻底告别“凭经验、靠体力”的传统模式。
奥维地图化身“智能导航员”,依托高精度地理信息,对每座杆塔、每段导线进行精准坐标标注,彻底摆脱以往“翻山越岭找杆塔、耗时费力拖进度”的困境;线路故障定位系统则担当“24小时侦察兵”,实时监测线路电流、电压等运行参数,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自动反馈预警信息,帮助运维人员精准梳理高风险区段,建立动态档案,让隐患排查更具针对性。
无人机、奥维地图与故障定位系统三者协同,形成“数据指引—实景核验—隐患处置”的闭环作业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大幅压缩了隐患排查与处置的整体耗时,更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巡检“大范围撒网、盲目找隐患”的低效局面。
“以前人工巡检一条线路,背着工具翻山越岭至少要大半天,遇到山区地段还容易漏检。现在有了无人机和智能系统,一天能巡检好几条线路,效率提升不止一倍,隐患识别准确率也更高了!”现场运维人员拿起平板电脑,展示着无人机传回的清晰画面,语气中满是对新模式的认可。
严守底线:安全保障筑根基
秋检全程,供用电分公司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严守安全操作“红线”。从全面推行标准化作业流程,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到强化作业计划刚性管理、严格工作票执行,再到加大现场安全监督与反“三违”力度,每一项措施都落到实处。
工区领导更是下沉一线,全程跟踪督导检修现场,对安全措施执行、作业流程规范等情况实时检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安全要求,为秋检工作筑牢“安全防火墙”。目前,供用电分公司2025年秋检工作正安全、有序、高效推进。全体职工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全力消除设备缺陷与安全隐患,持续提升电网本质安全水平。
未来,随着更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山西焦煤汾西矿业供用电分公司将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与线路运维深度融合,以更可靠的电力保障,为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那月芝 申娟)

















